阿勒泰之春
Contents
阿勒泰市北部为阿尔泰山地,南部为额尔齐斯河支流克兰河流域平原。
阿勒泰市属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四季分明,日照充足。冬长严寒,夏季温热,春秋短暂。1月平均气温−15.5℃,极端最低气温-43.5℃(1966年12月20日)。7月平均气温21.8℃,极端最高气温37.6℃(1962年8月6日)。年平均气温4.5℃。年均降水量191.3毫米。年均日照时数2993.3小时。
家乡与季节的组合,是文人墨客最喜欢的散文题目。梁实秋有《北平的冬天》,郁达夫有《故都的秋》,第一次从语文课本中读到这些文章时,总是觉得作者文邹邹、磨磨唧唧的,不过是一个季节,不过是一个地点,怎么会写出这么多的字来?槐树要写一下,秋雨要写一下,这些东西不都是平平淡淡的,有什么意思?
我18岁离开家乡去天津求学,在阿勒泰生活了这么多年,我从来没有注意到阿勒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。当山上的冰雪融化,变成溪流,沿着阿尔泰山的岩石沟壑流到我的脚边时,我没有注意到这是春天;当篮球场边的小草发芽,篮球掉到草地上沾染泥土时,我没有注意到这是春天;当一场春雨过后,树枝抽芽,远山渐绿,克兰河水位上升,我还是没有注意到这是春天。但是这个春天,当我看到一缕阳光照进姥姥家大卧室时,我突然感觉阿勒泰的春天好舒服。
阿勒泰不同于天津,天津的春天总是唰一下就过去了,还没有体会凉爽,炎热就降临了。在我看来,学校里的人们总是步履匆匆,奔波于教室、食堂、宿舍,即使是那些因为社团活动出来的同学,也不是在享受这个春天,要么是拿着单反拍几张照片赶紧回去放到公众号里,要么是赶紧举办一个活动唯恐春天过去,与其说是享受春天,他们更像是在捕捉春天。天大的春天有海棠节,所有的社团在路边摆上自己的小摊进行活动,一条街热热闹闹,海棠树下挤满了人。阿勒泰的春天就显得很平淡了,更像是我一人独享的、不用被他人定义的春天。
要是用一个词形容阿勒泰的春天,就是“清澈”。凉风习习,天朗气清,有一种说不出来地舒畅。这个季节的阳光不像夏天那么毒辣,也不像冬天那样淡薄,而是十分温暖;即使运气不好赶上阴天,等待春雨前的时光也别有一番风味,整个山城笼罩在乌云中,又不同于天津的雾霾把城市整个包裹住,更像是一只手盖住了一条小溪,手下还是清澈见底,弥漫着雨水和春泥的气息。说到春泥,阿勒泰的春天又总是泥泞的,因为积雪开始融化,路上总是黑色的冰和泥的混合物,走路时得小心翼翼地跨过这些禁区,不然就会脚底都是泥。有些小孩(比如我小时候)就满不在乎,喜欢在泥巴里面玩,回家免不了母亲地一顿臭骂。
春秋,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季节,但秋天,总是被人们赋予萧瑟悲凉的感觉,就连“愁”字,也是心上面长了个秋天。而春天更像是希望,像是新的开始。小时候喜欢极端,喜欢冬夏,喜欢第一名,喜欢一蹴而就,不喜欢希望,温暖这种磨磨唧唧的词语。越长大,越觉得这些词蕴含的力量深厚。春天是一个新的开始,尤其是这个疫情过后的春天,这个经济下行中的春天,这个站在自己人生转折点的春天,更具有一些意义,阿勒泰之春,其实是一种心态,是我对家乡的感情赋予了她一种特别的美丽。以后的我不知道会去哪里,也会有不同的心情,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以后的旅程,与其说是一场冒险,不如说是寻找第二个家乡。
Author ChrisHRZ
LastMod 2020-03-22